final - Rev 0108 special issue-(clean) - 91 - Peer-Reviewed Articl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Volume 12, Issue SI (2022), pp. 91-104 ISSN: 2162-3104 (Print), 2166-3750 (Online) ojed.org/jis The Practice of Online Teaching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疫情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实 践 Yanli Zhang (张艳莉) Zihua Yang (杨子华) Yongtao Chen (陈泳桃)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 ABSTRACT (摘要) We examine the practice of online teaching at the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web-based teaching in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is discussed. Suggestions are then given from six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bout further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疫情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 院留学生本科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留学生线上教 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推动信息技术与留学生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并 从理念、制度、方法等六个方面提出后疫情时代推动留学生本科教育改革 的举措。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2 - Keywords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留学生, 本科教学, 改革, 信息技术, 新时期)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 2.0 行 动计划》《中国慕课行动宣言》等文件的出台,各高校以“互联网+教学” 为突破口,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和建设各类课程。新冠肺炎疫情 爆发以后,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各高校全面推行线上教学,加 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融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下文简称“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下文简称 “国交学院”) 在疫情阶段全力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在 校内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线上教学的运行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监控等 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高校呈现出境内学生 线下学习、境外学生线上学习双轨并行的态势。国交学院采取的一系列留 学生本科教育改革措施初见成效。 本文以上外国交学院留学生本科教学为例, 从课程资源、课程教学、 课程管理等方面调研上外在“互联网+” 下的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所取得 的成效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期来华 留学生教育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路径,推行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的留学生课程改革模式。 相关研究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成为常态,也引起了学界关注,已出现 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从线上课程与教学改革、线上教学质量、 线上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 第一类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线上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 程与教学改革的建议。左惟 (2020) 认为,当前中国高校线上教学仍处于线 下往线上平移的阶段,师生的思想观念亟需更新,技术支撑存在短板,优 质资源建设不足,学校和教师的服务能力仍需加强,管理体系有待改善, 因此应从理念、技术、资源、能力、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线上教学 的高质量发展。有研究指出线上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四个方面的转变,并从 教育平台、技术保障和管理服务、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薛成龙 & 郭瀛霞, 2020);也有研究提出了推动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的五组关系 (谢 火木等, 2020),或从场域视角分析高校在线教学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和困境, 提出在线教学的优化策略 (张军 & 任雅兰, 2020)。于勇和孙艺倩 (于勇 & 孙 艺倩, 2020) 认为,当前线上教学实施已趋向成熟,可从教学平台、学生引 导、线上教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而薛成龙和李文 (薛 成龙 & 李文, 2020) 则通过剖析国外三所高校的线上教学实践,从学习空 间、教学过程、教育评价、教育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3 - 第二类研究重点关注线上教学质量。比如,有的研究者对本科高校和 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建议 (黄文祥等, 2020; 杨伟权, 2020)。李枭鹰等 (2020) 则探讨了高校线 上教学的理想范型,提出高校线上教学质量整体生成的基本逻辑。 第三类研究探讨具体的线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对民族高校 思政课的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 (邬红丽, 2020)、对如何构建“嵌入式系统” 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张宏伟等, 2020)。 还有的研究关注线上教学的其他环节。例如,探究线上教学背景下高 校外语教师身份的动态化发展及其与教学改革成效的关系 (许悦婷 & 陶坚, 2020);或从当前网络化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理念切入,以 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应急体系下高校线上教学运行 机制进行研判 (段鹏, 2020)。 目前关于高校线上教学的研究较多,但其中针对高校留学生线上教学 的研究所占比例很小;从宏观上探讨线上教学的研究较多,而选取一个角 度具体分析线上教学的某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关于高校线上教学 的研究则多聚焦于人工智能、精准教育和虚拟现实,而对线上教学常规环 节的研究较少,且研究主题和内容较为分散。 有的研究关注教师,如 Khtere 和 Yousef (2021) 从态度、技能、知识三 个角度研究阿拉伯大学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意愿和能力。有的研究关注在 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例如,结合理论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述、对线上学习的态度以及平时学习表现来预测学生成绩 (Han & Ellis, 2021);调研学生线上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便,在此基础上 改进并测试线上学习分析可视化指示板 (Yoo & Jin, 2020)。Huang 等 (2021) 使用贝叶斯法研究在慕课和大学在线学习平台中学生学习目标、线上社区 认同及协同反省的结构关系。Lee 等 (2021)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 了两个神经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慕课中学生的学习表 现。Zheng 等 (2021) 则研究在线协作学习中,运用 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 提 供个性化干预对学生协作知识构建、群组表现、元认知策略和认知负担的 影响。 其他研究关注在线教学的其他环节,例如,探讨如何使用在线平台 (Institute for Policy Analysis of Conflict, 2020);或通过梳理自适应学习相关 的文献,指出目前自适应学习研究存在的机制和安全方面的挑战,并提出 了编码链和去中心化管理模式 (Li et al., 2021)。Price 和 Bryce (2020) 则调研 苏格兰一所大学的在线研究生学位项目,包括发展历史、课程设置、实施 情况、学生评价等。 疫情期间上外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运行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从 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汉语教学。参加本科 项目的留学生,一部分与中国学生一起进入各院系学习,大部分则进入国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4 - 际文化交流学院,参加汉语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目前,国交学院设有四 个本科专业:汉语言 (中英双语)、汉语言 (经贸)、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 济与贸易 (汉语),四个年级的总人数约 500 人。 本文聚焦上外国交学院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的运行情况,入系留学生 线上学习的情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改革举措 在疫情防控阶段,国交学院按照相关要求,在已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在 线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学院在运行机制、教学 平台、教学资源、技术保障、质量监控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引 导师生在线上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构建线上教学运行保障机制 在 2020 年春季学期,国交学院成立了留学生本科课程线上教学领导小 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留学生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 统筹学院留学生本科课程线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停课 不停学”工作方案。 在原有的班主任制、层级组长制度的基础上,国交学院为每门课程组 建网络课程制作小组并指定组长,由组长牵头制定课程的具体网络授课方 案,并在教学平台上建立课程体系、制作样课,领导小组成员有序制作教 学视频和建设教学资源。 优化调整线上教学方案 疫情爆发以来,国交学院根据师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案, 教学分为录播、直播和恢复在线选修课等不同阶段。2020 年春季学期,国 交学院推荐教师在不具备专业技术和高性能专业设备的前提下,统一使用 电脑录屏的方式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录播视频,完成学 习任务,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和微信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指导。 随着师生逐渐熟悉网络教学形式和线上互动反馈的方式,线上教学平 稳、有序开展,自 2020年秋季学期起采用录播和直播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汉语精读、汉语口语等互动需求强的课程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进行教学, 鼓励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线上直播课或讨论课, 以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考虑到时差问题,直播课程时间 设置在午后至傍晚,并通过直播工具的回放功能,确保每一位学生接收到 课堂教学资源。 自 2020 年秋季学期起,国交学院恢复开设选修课程,改用线上教学形 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增强学生对学校、学 院情感认同的支持服务。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5 - 全面使用线上教学平台 采用唐风汉语和 ClassIn搭建直播和录播的教学平台。国交学院于 2016 年正式启用唐风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云平台”。该平台集教学教务、 教学资源、测评、教育应用于一体,有视频点播、学习进度跟踪、文字互 动、发布与批改作业和测试等功能。在疫情发生以前,国交学院已组织多 轮教学平台培训,部分教师已掌握该教学平台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并在 平台上建有课程,因此,国交学院在疫情期间全面使用该教学平台,能较 好地实现教师之间的帮扶带,也能大大地提升师生熟悉教学平台的效率, 降低线下向线上教学转移的难度。 为保障课程在线直播的顺利进行,国交学院对部分直播平台进行了教 学功能测试和优缺点对比分析,决定启用 ClassIn直播平台。该平台具有考 勤检查、屏幕共享、PPT 同步显示、分组活动、回放与点播、音视频对话、 文字互动等多种功能,适合在线同步开展多项教学活动。 优化技术支持保障机制 在网络教学正式开始前,国交学院多次组织线上教学能力培训,向教 师全面介绍教学平台和直播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编写了师生平台简 易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汇编、制作使用视频,发放给教师和学生,帮助师 生克服困难,熟悉平台操作方法。在开课前和考试前,国交学院组织师生 参加压力测试,确保平台运行畅通,师生网络和设备使用无碍。 此外,国交学院与教学平台进行对接,确保技术人员全程为学院网络 教学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学院教师均进入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群,遇 到技术问题立刻向技术人员反馈、求助,及时解决问题。学生如遇技术问 题,通过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反馈至技术人员。 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在疫情防控阶段,国交学院优化原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一方面,学院教务办公室对线上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特别 将线上教学资源推送、课程微信群建立与师生互动、作业发布等薄弱环节 纳入监测范围。另一方面,由学院领导、教学骨干组成的督导组对教学视 频、教学课件、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并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修 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督导组成员定期听课,并向任课老师及时反馈意见。 此外,教师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据此调 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学院教务办公室通过问卷调查、 教学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与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情况的评价和意见。 由此,国交学院形成了以学院、教师、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组织、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多个维度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测的 质量保障体系。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6 - 留学生本科线上教学实施效果 为更好地了解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及师生的感受,评估线上教学质量 及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学院于 2020 年 3 月和 9 月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 如表 1 所示。 表 1: 问卷调查具体信息 调查 对象 有效 样本数 问卷 设计 调查对象 简要分析 2020 年 3 月 上外国交 学院本科 留学生 225 有五分量表题 15 道,调查学生对 线上教学内容、 形式、教师指导 的看法,及学生 的适应度、学习 方式和学 习效果;有单选 题和多选题各 1 道,开放问答题 3 道,调查学生的 线上学习方式及 存在困难。 本科一年级 53 人,二年级 57 人,三年级 51 人,四年级 64 人。学习汉语言 (中英双语)专业的 学生 53 人, 汉语言 (经贸) 专 业的学生 43 人, 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的学生 45 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 (汉语言) 的学生 84 人。 2020年9 月 上外国交 学院教授 本科课程 的教师 16 有开放问答题 5 道,调查教师对 线上教学安排的 看法,及教师对 教学方法、教学 效果、学生反馈 的思考。 参加调查的教师 均为女性;有 1年 以内教龄的教师 2 名,有 1-5 年教龄 的教师 6 名,有 5 年以上教龄的教 师 8 名。 此外,本文将 2020 年春季、秋季和 2021 年春季学期国交学院在留学 生中开展的教学评价结果也纳入分析范围,以更全面地了解留学生的看法 及教学质量 (相关信息见表 2)。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7 - 表 2: 教学评价具体信息 教学评价 组织时间 调查 对象 有效 样本数 教评题目设计 2020 年 6 月 上外国 交学院 本科留 学生 323 有 8 道五分量表题,调查学生 对教师教学、互动指导、课程 的态度和看法;有 2 道开放性 问答题,调查学生对教师教 学、教学内容等态度和看法。 2020 年 12 月 368 2021 年 6 月 356 由于两次问卷调查和三次教学评价题目较多,数据庞杂,限于篇幅, 本文不逐一列出题目和数据图表,主要呈现问卷分析和数据统计的结果。 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无论是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期评教,还是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反 馈,都显示本科留学生对上外的在线教学整体较为满意。 一方面,在线教学自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处 于不同地区和时区的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虚拟空间。在这个学习空间 中,学生可以根据其个性化的需求调整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和 学习节奏。在录播的教学形式中,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 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等决定教学视频播放的速度和次数。在 225 名本 科生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有 143 名 (约占 63.6%) 学生提到,在线教学可以 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能节省一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另一方面,在线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和把控情况良好,学生满意度高。 首先,在教学平台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3.1%的学生认为平台很 容易或较易使用;81.8%的学生认为教学平台功能齐备,能满足或基本满 足上课的各种需求。虽然在调查中不少师生也提出了平台的一些问题,但 平台运转基本正常、顺利,师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有较好的平台使用体 验,因此有 82.7%的学生对教学平台的印象很好或较好。教师和学生在日 常教学中不断发现、反馈问题,平台技术开发团队不断改进,因此教学平 台的功能逐步完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师生的体验也更好。 在教学内容方面,86.7%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内容很丰富或比较丰富。 在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中,我们也能发现教学内容丰富所带来的积极 意义。 此外,在教师的互动指导方面,76.4%的学生认为向教师提问很方便或 较为方便;90.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或较快地回答问题。在直播课中, 学生可直接与教师互动、提问,也可通过聊天框进行提问或反馈;在录播 课中,学生可通过教学平台的“短信息”功能和“讨论区”提问或交流。 教师通过这些平台和工具能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指导。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8 - 教师在指导和督促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明显 在问卷调查中,85.8%的学生认为老师很清楚或较清楚地告知学习方法; 90.7%的学生表示老师经常或较常提醒他们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指导 和督促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院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在转告教学相 关通知、指导学生使用教学平台和直播工具、帮助学生适应线上教学、督 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国交学院的教师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在被问及在线教学中面 临的困难时,选择“不清楚平台使用方法”和“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 的占比最小。 学生对在线教学的适应度较高 在 2020 年 3 月,在线教学开展不足 1 个月时,78.2%的学生表示已适 应或基本适应网络教学。国交学院的本科留学生多为 90后,甚至是 00后。 作为一出生就处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这一学生群体具有较 强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也比较熟悉数字化交往方式;再加上教学平台和 直播工具方便、易用,也有教师清晰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普遍能较快适 应线上教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逐步调整自己原来的学习方 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问卷调查中,有 92%的学生表示,自己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观看老师发布的教学视频;表示能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虽略低,但也达到了 90.2%。可见,学生基本适应 线上教学方式,并能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线上教学使学生面临更多挑战 在疫情防控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尤其是来自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会担心自己和家人受感染,或者 本人和家人确诊后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有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而不得 不打工,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会让他们焦虑感加剧。 此外,线上教学也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挑战。在问卷调查中,有部分 学生提到,长时间地看电脑或手机屏幕使得他们视力下降、头疼。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增高。缺少了实体空间 的约束,学生直播时是否专心听讲、是否认真观看录课视频、测试是否独 立完成等,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而且,从长 远来看,线上教学的资源势必会更加丰富,借助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教学也 会逐步发展,学生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并控制整 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便显得尤其重要。但目前不少学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99 - 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在问卷调查中,约有 53.8%的学生 表示基本不会对过去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22.7%的学生在一个月的学习 时间内没有主动向老师提问。 线上教学也使教师面临更大挑战 线上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 教师快速掌握教学平台和直播工具的用法,还需要他们快速调整和构建新 型的教学模式。为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教师不能单纯地在另一种媒介上 复制他们的课程内容,而是需要针对这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制定新的 教学方案,使当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交流方式更符合在线学习的 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法,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除此之外,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学习总是通过互动完成的;学生与教 师的联系是否紧密也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存在时 空距离的情况下维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社交关系十分必要,但难度也更 大。 教师要掌握在线教育技术,并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在线学习方法、熟 悉在线学习,同时要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适应在线教学的课程,并在此基 础上与学生保持互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 线上教学对设备和网络稳定性要求高 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高度依赖于设备和网络,设备性能好、网络服务 稳定、网络速度快能保障在线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留学生分散在世界各 地,由于网络设备参差不齐、各地学习条件和环境差异明显等原因,线上 教学质量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在问卷调查中,47.6%的学生表示网络教 学中存在网速慢的问题,约有 9.8%的学生指出网速慢导致无法流畅观看教 学视频。在学期末评教中,也有学生指出教师由于网络不稳定而掉线、由 于麦克风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清楚听到老师声音、设备条件不够好而导致 的视频质量差等情况。 实际教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 虽然学生对在线教学和教师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他们也指出了实际 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在疫情期间,每门课程由网络课程制作小组共同制作教学资源。虽 然小组共同协商教学内容并由一名教师领导小组成员制作视频,但因不同 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设备也存在参差,所以部分课程存在视频质量 不一、教学方法不同的情况,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2) 约有 12%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作业偏多。在录播课程中,因为 缺少课堂活动、提问与反馈等环节,教学视频的总时长一般会比实际课堂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00 - 时间短。为弥补教学时间,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部分教师会增 设讨论题、作业和测试。但是,是否只能依靠增加作业来弥补因教学时长 缩短而带来的损失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平衡教学与作业的时间 分配,还值得商榷。 (3) 课程内容丰富度有待增强。在问卷调查中,有学生提出增加教学内 容、补充更多课外学习资料的诉求。因为学生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 投放在学习上的时间等方面有差异,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有不同。 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去支持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可增加学习的趣味和动力, 也为将来的自适应学习模式打下基础。 (4) 约有 23.1%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了对课堂互动与课堂气氛的需 求。考虑到时差、学生所在国的网络稳定性、学生的学习环境等问题,采 用录播的方式是比较便捷高效的。虽然观看视频后师生、生生可通过讨论 版、微信群等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往往不同步、不直观。此外,录播课 程中非语言线索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降低。而 直播课囿于设备、网络及直播工具功能的限制,可能存在掉线、课堂活动 不够丰富、部分学生无法开摄像头等问题,对课堂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会 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批改作业或给予学生反馈,使得学 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影响他们的互动体验感,对于 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有负面影响。 (5) 教学平台和直播工具仍有改善空间。虽然教学平台和直播功能目前 已基本满足师生的需求,但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平 台有时无法成功记录学生观看视频的次数、重新播放视频需从头再看 (无 法拖动视频进度条)、有时无法成功上传照片和音频、有时录音功能突然中 断等。他们也希望平台能增加快速或慢速播放视频、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时 登录、信息提醒、在线帮助、课文与视频堆叠打开等功能。 新时期留学生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当前,由于海外疫情整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海外留学生暂时 未能返回中国继续学习,国内高校仍然主要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但是, 疫情终将过去,那么在后疫情或疫情后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将会如何变 化和发展? 我们认为,疫情期间留学生在线教学实践可以转化为疫情结束后留学 生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会逐步成为留学生教 育新常态。 一方面,线上教学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国外的学习者若因自身经济、 工作等原因无法到中国学习,可通过网络选修中国大学的线上课程。线上 课程的前置有望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线上教学的便捷性 和灵活性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生不仅可以参与直播课程,也可 以在课后回看教学视频,或者直接选择录播课程。这样可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01 - 线上教学的上述特点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便 利,也为留学生教育改革带来了多种可能性。比如,在原来的校际交流项 目和 2+2 合作项目中增加线上课程,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的壁垒,为项目 合作和开展畅通渠道。此外,可借助线上教学突破班级和学期的限制进行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一门课程可以月或主题为单位拆分为多个单元,学 生可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学习兴趣、时间安排等选修规定数量的单元, 获得学分。 虽然未来线上汉语教学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但线上教学并不能 完全替代线下教学。一方面,线上教学缺失面对面的育人环境。线上教学 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缺乏直观性和即时性,而传统课堂中,教师可随时观 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方式;通过与学 生的直接沟通,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当天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因 为线上教学高度依赖于设备与网络,导致一些学生因为网络环境差、硬件 设备落后而无法全身心融入课堂,难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与师长保持联 系,这也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分化。 结合上外在疫情期间留学生本科在线教学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进行留学生本科教育改革: 在理念上,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在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高等 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事实,不能有“疫情结束就能回归线 下教学”“线下教学的效果已足够好”的侥幸心态。学校要将在线教育作 为发展战略重点,运用便利、可大规模应用的在线教育,为学校的国际化 事业打开新的突破口。要从培养目标的源头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培养留学 生的新目标和新路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让留学生教 育逐渐从“统一化”走向“国别化”和“个性化”。此外,要鼓励教师与 学生互动发展,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和评估者。 在制度上,要为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原有的管理制度。畅通 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为教师创造一个专业发展 的机制,构建促进教师协作的模式,使教师能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支持学 习者。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赋予教师自主权,鼓励和促进教师创新 与发展。要有配套的制度,为创新留学生教学的老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经 费支持。除此之外,要尝试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留学生的需求,建 立、健全弹性学习制度,畅通课程修读和学分认定的渠道,开展多元化的 留学生教育。 在方法上,要适时改革课程,确定不同项目和课程选用线下、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标准,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和课程的组织方式和 授课形式,并思考不同学习阶段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创新汉语教学设计与 实践。要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法,以适应学习者新的、 变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学资源从“传授型”走向“交互化”;增加在线 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网上学习的动力和持久力。鼓 励教师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设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02 -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重视教学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科 研与教学相结合。 在管理上,汉语教学评价与过程管理要从“经验型”走向“智能化” 和“可视化”。要依靠技术手段,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实施 多维度的管理和质量监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用教务管理系统统 一管理留学生注册、退选课、考勤、成绩登记、缓补考、学籍管理等事宜; 运用教学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批改作业和 互动的情况,并生成统计数据,实现学生学业和教师工作预警。此外,学 校要逐步建立适应弹性学习、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扩大学 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上课时间的权利。要根据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评价 的量化指标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和学习需求。要明确教学目标、健全验 收检查机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以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 学质量。 在技术上,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选用合适的教学平台、在线教 学工具和直播工具,定期开展培训,帮助师生掌握平台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并充分利用平台和工具的各项功能,将在线工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新 教学形式。为师生提供方便查阅的操作手册和演示视频,并在教学平台或 工具上设置“在线帮助”模块,方便师生反馈问题,为他们提供实时的帮 助。要与技术团队进行协调,要求他们为师生提供远程技术支持。要根据 师生的反馈,修正平台和工具的问题,增加必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 服务。 在学生支持方面,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树立 线上学习规范,制定线上学习纪律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线上如 课上”的意识。通过培训、教师指导、同学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线 上学习策略和面向碎片化学习的微技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帮 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在线学习的形式。此外,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 通过教学和课外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价值塑造、情感认同等非学术性支 持服务。 探索远程教育发展的未知领域,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 一步深化留学生本科教育改革,这条道路充满挑战,我们仍需不断努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 2020年课题“新时期高 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改革与探索” (课题批准号: CAFSA2020-Y033) 及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疫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创 新助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 (项目号: 20STA014) 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03 - 参考文献 Han, F., & Ellis, R. A. (2021). Predicting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by their online learning patterns in a blended course: To what extent is a theory driven approach and a data driven approach consist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1), 191–204. Huang, C., Wu, X., Wang, X., He, T., Jiang, F., & Yu, J. (2021).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s, comm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online collaborative reflection: A deep learning and Bayesian approa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3), 210–223. Institute for Policy Analysis of Conflict. (2020). Utilizing online platforms. In Indonesian Islamists: Activities in Search of an Issue (pp. 5–6). Institute for Policy Analysis of Conflict. http://www.jstor.org/stable/resrep31661.6 Khtere, A. R., & Yousef, A. M. F. (2021). The professionalism of online teaching in Arab universities: Validation of faculty readines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3), 1–12. Lee, C.-A., Tzeng, J.-W., Huang, N.-F., & Su, Y.-S. (2021). Predicti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using deep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behavio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3), 130– 146. Li, F., He, Y., & Xue, Q. (2021).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aptive lear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3), 238–255. Price, M. F., & Bryce, R. (2020). The online MSc in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 Scotland: Experiences and impacts.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0(4), 21– 30. https://doi.org/10.1659/MRD-JOURNAL-D-20-00020.1 Yoo, M., & Jin, S.-H. (2020).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learning analytics dashboards to support online discussion activiti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3(2), 1–18. Zheng, L., Zhong, L., Niu, J., Long, M., & Zhao, J. (2021). Effects of personalized intervention on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group performance, socially shared metacognitive regulation, and cognitive load in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4(3), 174–193. 段鹏. (2020). 疫情应急体系下高校线上教学运行机制研判. 中国高等教育, (9), 13–15. 黄文祥, 李亚东, & 张喜生. (2020). 我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评 价及建议.中国高等教育, (8), 21–24. 李枭鹰, 牛宏伟, & 唐德海. (2020). 高校线上教学质量整体生成的理想与逻 辑. 当代教育科学, (10), 17–24. 邬红丽. (2020). 民族高校思政课远程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民族学刊, 11(3), 115–122. 谢火木. (2020). 疫情背景下高校线上教学的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5), 57–60.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04 - 许悦婷, 陶坚. (2020). 线上教学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外语与 外语教学, (5), 12-21. 薛成龙, 李文. (2020). 国外三所大学线上教学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高教研究, (4), 12–17. 薛成龙, 郭瀛霞. (2020). 高校线上教学改革转向及应对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 (7), 65–74. 杨伟权. (2020). 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质量状况调查分析. 中国成人教 育, (21), 57–60. 于勇, 孙艺倩. (2020). 疫情防控背景下空中课堂线上教学分析. 中国电化教 育, (5), 47–49. 张宏伟, 王海星, 郭建锋, & 王新环. (2020). 基于腾讯课堂和虚拟仿真技术的 嵌入式系统线上教学. 实验技术与管理, 37(12), 170–174. 张军, 任雅兰. (2020). 场域视角下高校线上教学困境及其超越. 教育理论与 实践, 40(36), 44–46. 左惟. (2020). 趋势与变革: 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7), 10–12. YANLI ZH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PhD, is a Professor and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testing. Email: zhangyanli@shisu.edu.cn 张艳莉 (通讯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研究 兴 趣 包括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二语习得、语言测试。 邮 箱 : zhangyanli@shisu.edu.cn ZIHUA YANG is a coordinator of academic affairs at the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mail: 02189@shisu.edu.cn. 杨子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来 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邮箱:yangzihua@shisu.edu.cn YONGTAO CHEN is a coordinator of academic affairs at the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eaching Chinese as a global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mail: chenyongtao@shisu.edu.cn. 陈泳桃,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汉 语国际教育、第二语言习得。邮箱:chenyongtao@shi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