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10_Zhang Bin_Confusius.doc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1 No.2 November 2007: 176-181 176 浅谈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SIUS INSTITUTE 张斌 内容摘要 孔子学院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广泛建立,这是树立中国文化品牌和汉语国际推广的有力举措, 是国际上“汉语热”的必然结果。孔子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 了中外文化交流,加速了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风采,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 接近中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 海外华文教育 ABSTRACT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global range. This is a brand of Chinese culture initiatives, as well 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craze" and also th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Confucius Institut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adopts a flexible and diverse school running management. Though this initiative there will be a wide-spread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finally will display the style and image of the Orient big country. This is very significant a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and also lets the world know more about China in order to be closer to China which will be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 (Zhang Bin) 177 一, 孔子学院的建立的意义 2007 年 12 月 11 日,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来自世界 64 个国家和地区 的 210 所孔子学院的代表相聚北京,参加了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 办”)主办的世界孔子学院大会,共同为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 大会并作了题为《共同办好孔子学院,搭建增进友谊和了解的桥梁》的主旨演讲,她说,语言 作为人类相互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在加强各国之间的学习和借鉴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孔子学院从 2004 年开始举办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孔子学院建设中 我们坚持双方自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以汉语教学为重点,注重教师和教材建设, 保证办学质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合作双方保证投入,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促进了孔子 学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陈至立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对孔子学院予以长期支持。 她希望中外双方相互尊重、精诚合作、携手共进,努力办好孔子学院,搭建增进友谊和了解的 桥梁,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hanban.org/cn_hanban/content.php?id=2947)。 孔子学院借鉴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有关文化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成功经验,秉 承孔子大力弘扬的“和为贵”的理念,通过海外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进 一步交流与融合。孔子学院的建院宗旨是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 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孔 子学院已经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不仅将它作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把它作为近距离了解 当代中国信息的窗口,作为与中国进行教育、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合作的平台。” 舆论认 为: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问题,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宣言书,而且也是 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体现,是 他的理想在现代社会中伟大实践 (国际人才交流,2006 年 10 期). 孔子不但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典型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在中 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知名度和深远的影响力,以至西方世界提及中国思想家以及中 国文化必提“孔孟”,选择孔子作为海外汉语教学的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世界复兴的标志。 由于语言的内涵是文化,文化又需要语言作为载体,所以两者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不可分割; 而且学院冠以“孔子”二字,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内核,所以孔子学院就有 着双重意义:对外推广汉语语言文字是表象化的一个层面;通过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播让世人更 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另一个层面。 纵观现在在世界各国 具影响力的英国文化协会、法国语言联盟、德国歌德学院,都是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兴起的欧洲文化机构,先是以教授语言作为初步起点,进而通过语言,弘扬了 自己的文化。因此,中国要想将自己的文化在世界范围推而广之,使世界更了解中国,更熟悉 中国进而更喜爱中国,就必然也要有自己的文化机构,孔子学院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便肩负起 了这种特殊的使命。 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孔子学 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范围普遍建立。2005 年 6 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同意建立马里兰孔子学院。 同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孔子学院一事也达成协议。此事仅隔一天,东非的肯尼亚也 批准了在内罗毕大学设置孔子学院的决定,不久,非洲大陆就出现了第一所孔子学院。英国、 泰国等诸多国家紧随其后。2007 年 1 月 31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来访的葡萄牙总理若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1 No.2 November 2007: 176-181 178 泽·苏格拉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孔子学院 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铺开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计划建立百座“孔子学院” 的设想已经圆满实现,并且已经超额完成任务,据统计,截止到 2007 年年底,我国在海外设立 的孔子学院已达到 210 所,除此之外,国外还有大学、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向汉办提出开办孔 子学院的 200 多份书面申请,以此预计,今年孔子学院的数量还将大规模地增加。 国外媒体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员文章,连篇累牍地对孔子学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导和 介绍。日本《读卖新闻》6 月 22 日的报道宣称:“孔子学院受到热烈追捧,发展速度之快超出 预前想象”。《纽约时报》2006 年 1 月 11 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品: 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 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2006 年 9 月 1 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 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 大一国影响力的 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 成为朋友。这个主意的确很高明!” (《瞭望》,2007 年 3 月 12 日,第 11 期,宗焕平,《孔子学院的独特影 响力》) 。 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是软实力的 典型代表,文化带来的影响力悄无声息但却能发挥长久 效力,其给人带来的影响潜移默化但又让人心悦诚服,其软性力量足以让人们打破因社会制度 不同而形成的隔阂,足以消弭人们之间因政治立场相异而产生的误会,文化能使国籍不同,信 仰不同,乃至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不同的人们聚拢起来,彼此之间畅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 进步,汉文化的积极推广便为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汉语和汉语代表的汉文化在海外得到了普 遍接受和认可,此举促进了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沟通,帮助世界增进了对汉文化进而对整个中国 的理解。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经把文化比作“水”,文化因其特质似水,柔而有力,因此能 渗透人心,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是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不 能替代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2 月,第 1 期,陈强,郑贵兰《从 “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 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趋势下,怎样才能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使中国以更加良好的姿态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显然已经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眼下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共 存,合作与自强并重的时代里,旨在教授中华语言,传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 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以其前所未有的开创精神,兼容并蓄 的办学理念,海纳百川的宏伟气魄,赢得了世界的欢迎与尊重。这三年当中,孔子学院开展的 活动颇受世人瞩目,世界人民通过孔子学院看到了一个软实力正在增强的中国,一个和平崛起 的中国,一个愿意与世界人民互助合作的中国。 二, 孔子学院普遍建立的原因 孔子学院得以在全球范围普遍建立,原因有很多: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 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作用越发显著,在国际经济贸易合 作中的位置无可动摇,在推动国与国之间平等对话、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以及无偿解除 国际性贫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当具有的 形象,这些都成为了孔子学院计划能在世界五大洲同时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 (Zhang Bin) 179 中国综合国力的逐年提高与经济大踏步地向前发展更是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与尊重,自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的 GDP 以高于 8%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增长,截止到 2007 年,中国经济规模已 经超过德国,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列世界第三位,正如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所说:“国富 民强,国强语盛”,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自然拓展了活动空间,得到了更多的 欢迎。当然,北京获得了 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2010 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些历史 性事件无疑将促进国际汉语热潮,进而推动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建立。 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不断发展,为孔子学院的纷纷落户 提供了必要的人文支持,为孔子学院能被国外广泛接受铺平了道路。同时,孔子学院本身又是 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机构,它的广泛建立又进一步促进了海外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这种现象在华文教育发展 为充分的东南亚表现得 为明显。中国抗 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逐步攀升,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东南 亚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各地华人社会都积极恢复原有的华文学校,并创建了许多 新的华校。越南华人华侨的兴学之风在这个时期步入了鼎盛时期。在印度尼西亚,无论是荷兰 殖民者统治下的所谓联邦区,还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区,华文教育都迅速获得了恢复和发展。 1946 年,印度支那各国复办和新办的华文学校共计 228 所。同年 8 月,泰国注册的华文学校有 426 所,学生达 6 万多名。根据 1947 年的统计,菲律宾共有各类华文学校 149 所。到 1949 年, 新加坡的华文学校有 349 所,学生 73500 名。印度尼西亚联邦区共有 816 所华文学校,包括 43 所中学,华文小学学生共计 165315 名,中学生为 14292 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区的华文学校有 92 所,学生约 5.5 万名。同年,马来西亚各地的华文学校共有 1680 所,学生有 25.4 万余名; 此外,还有华文夜校及其他形式的学校若干所 (陈国华,《先驱者的脚印——海外教育三百年》 转引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趋势与困境阴》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 年 3 月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壮大,东南亚华文教育已经形成规模化、效能化和专业化。华文学校 的大量建立,为孔子学院在东南亚得以普遍接受奠定了基础,目前,仅在泰国一国就已经建成 了 13 所孔子学院,还有大量的孔子学堂,东南亚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立孔子学院 多的地区。 三, 孔子学院的办学形式 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汉办管理规章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各种汉语学习的要 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和合作模式:既有不同层次的孔子学院、孔子学校,也有孔子学 堂、汉语中心。既有授权特许经营、直接经营方式,也有主要由外方负责,实行理事会制度和 院长负责制,中外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孔子学院没有机械地照搬德国歌德学院等政府与政府 的单一合作模式,而是别具一格,灵活多样:一是和大学、中学等教育机构合作,如荷兰莱顿 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二是和企业合作,如清华大学与汇丰银行、伦敦经济 学院等公司和院校合办孔子学院,三是与政府或社团合作,如纽约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与芝 加哥公立教育局合办的芝加哥孔子学院等。 孔子学院所用的教材,有的是国内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通用读本,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出版的《体验汉语》,再如李晓琪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等;有的是各学 院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自己着手编写,为当地人量身定做的教材,这样的教材自然用起来得心 应手,备受当地汉语学习者的欢迎。在非英语国家,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还请本土汉语教师用 当地母语标注现成教材,授课时将翻译好的教材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做法使那些没有英语基础 的学生都能准确地掌握汉语的意思,减少了师生之间因语言障碍而可能出现的麻烦,大大地提 高了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1 No.2 November 2007: 176-181 180 四, 孔子学院的活动 2006 年底对 40 所孔子学院的抽样调查显示,尽管其中多数运行时间不到半年,但运作良 好,成绩斐然,已经开设了 300 多门汉语课程,培训人数逾万人。同时,还举办了各种文化研 讨、经贸讲座、演出、展览等诸多活动,参与人数逾二十万。以下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几所孔子 学院活动开展的简要介绍: 日本爱知大学孔子学院设置了不同时段、不同难度、面向不同群体的讲座课程,2006 年共 开设讲座 79 个,培训学员 1340 多人,成为全球培训学员人数 多的孔子学院。北陆大学孔子 学院除了负责本校 3000 多名学生的汉语必修课教学外,还辐射本地区的中小学,向石川县内高 中派遣中文教师,帮助开设汉语课程。 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在韩国设立的高校之间合作承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忠北大 学孔子学院自从 2006 年 12 月 18 日开学以来,已经成功地开办了 9 个教学班,社会评价良好, 期间大约有 200 多名学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正式学习,生源构成主要是韩国各类学校的教师和 学生以及涉及中韩文化交流的行政机构、旅游部门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汉语学习》,2007 年 1 期,李艳军,《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 目前,该孔子学院的日常工作已经步入正轨, 各项活动都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其影响力日渐扩大。随着忠北大学孔子学院宣传和教学工作 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韩国国内关注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普通市民日趋增多,市民学习汉语的热情 空前高涨,报名来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与日俱增。从 2007 年年初开始,忠北大学孔子学 院在扩大汉语教学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将学院的其他项目做大做广,汉语夏令营,文化推介乃 至学术研讨会等与汉语学习有关的其他活动也已经拉开帷幕,随着孔子学院落户忠北大学,汉 语学习和汉学传播必将在韩国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笔者所在的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座落于泰北边陲清莱的皇太后大学,是厦门大学与皇 太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是泰国现有的十三所孔子学院中建院较早的孔子学院之一,时任中 国驻泰国大使的张九桓在学院成立时曾亲自为该院揭牌。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采取积极走出去 的办法,主动与周边学校,团体,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加强合作,现在已取得显著成果,在 2007 年 6 月,已派出志愿者到清莱郊区的万佛慈恩寺中学进行中文授课,此举不但传播了基础汉语, 也在中泰文化之间(中国的儒学与泰国的佛教)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辛勤 工作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泰方主动要求将每周授课时数由以前的一次上调到三次,尽管 由于志愿者时间有限难以达到泰方的要求,但 终还是增加了一次达到每周两次共 6 学时的授 课时数,孔子学院受到的欢迎由此可见一斑。现在,该项课程已被誉为孔子学院受欢迎课程。 汉语教师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得到了普遍好评,为日后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和孔子学院在清莱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还利用假期的时间积极走出去,将每年的 冬令营和夏令营作为常规项目举办下去,在露营时,志愿者们采取上午讲授基础汉语,加强日 常口语,下午举办中国结、剪纸,太极拳、放映中国电影、教唱中国歌曲等中国文化培训的形 式组织活动,寓教于乐,成绩显著。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还主动承办了多次演讲比赛,作文比 赛,选派教师、志愿者作为大赛的组委和评委,得到了多方的支持与肯定。孔子学院还在端午 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举办了多次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来自厦门大学的志愿 者老师、中国留学生和泰国学生一起,表演了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不但有歌曲、舞蹈, 还有小品、绕口令等曲艺类节目,笔者还将中国的国粹京剧展现在了异国观众面前,文艺晚会 的上演,不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感情,更加起到了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的作用,几次晚会的举办得到了皇太后大学师生的交口称赞。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黄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 (Zhang Bin) 181 建军表示,孔子学院一方面与皇太后大学中文系合作,为中文系及其他选修中文的外系学生讲 授中文,另一方面,利用培训,露营,HSK 考前辅导等各项活动,将汉语积极推向当地社会, 使尽可能多的人能接触汉语,进而喜欢汉语,学习汉语,为我国的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 力。我们的志愿者既是大学讲堂里的任课老师,又是中华文明的宣传员,肩负着多项重要的使 命。 五, 结语 世界性的“汉语热”迅猛升温催生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全球的“汉 语热”,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品牌。受此影响,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纷纷效仿,日本前 首相安倍晋三不久前宣布,计划在本土之外建 100 所日语中心,韩国文化观光部提出要建 100 所传播韩语的“世宗学院”,印度则提出要大力发展“甘地学院”。本国语言的海外输出已然是 大势所趋,因此,中国人更应该抓住机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我 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 上,积极探索,强化优势,努力把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办得越来越好,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 作贡献力量,进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了解五千年华夏灿烂文明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张斌 (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