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6 - Ma Feng - setting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62-70 62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DUE TO SHORTAGE IN THE CHARACTERS 人物因“缺陷”性因素而遭难类型 Ma Feng (马峰) Chinese Department, Facul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Jl Kemanggisan Ilir III No. 45, Kemanggisan/Palmerah, Jakarta Barat 11480, mafengde_2009@yahoo.com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theories about motif and type will b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very types of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because of the shortages. To begin with, the analyzing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shortages of each character will be counted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parts of their sufferings. Then the theories of Nietzsche’s and of some myths will b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further reason of the sufferings. At last, investigating the special value those sufferings have brought for literatures and for TV series. Multi-angle perspective is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e unique charms of the shortages of characters as well as for finding out new understandings for the types of sufferings. Keywords: character; shortage; types of sufferings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母题与类型的理论,分析人物因“缺陷”性因素而遭难类型。首先,从遭难的内 外因两方面,对人物缺陷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其次,借助尼采及神话中的一些理论,对遭难 的诱因进行深层剖析。最后,探讨遭难类型在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价值。多角度的透 视,有助于挖掘人物“缺陷”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对遭难类型的全新解读。 关键词:人物,缺陷,遭难类型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 (Ma Feng) 63 前言 曹顺庆在《比较文学论》中引用德国学者弗伦泽尔的母题概念:“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 思是较小的主题性的(或题材性的)单元,它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或故事线索,但它本 身却构成了属于内容和形式的成分,在内容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中,其内容可以通过中心母题 (Kernmotiv)概括为一种浓缩的形式。一般说来,在实际文学体裁中,几个母题可以组成内 容。抒情诗没有实际内容,因此没有我们这里所说的题材,但一个和几个母题可以构成它主题 性的发展。”他接着写到,“母题研究是主题学研究中最具特色的范畴。然而,母题概念本身 也最难界定,学者们往往有各自的母题概念。(曹顺庆,2002:270)”随后,他从探讨母题、 主题和形式的关系入手,对母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作了分类:一是纯粹母题研究;二是情景母题 研究;三是人物母题研究;四是意象母题研究。 本文论题可以归入到情景母题研究,“情景母题研究就是要挖掘、梳理传统文学中含有母 题的情景,从而探讨其为人们反复运用的文学与文化机制。如三角恋;丈夫外出久无音讯,妻 子改嫁后却突然归来;不相识的父子之战;仇敌的女儿相爱;始乱终弃;落难公子中状元,私 订终身后花园等等(曹顺庆,2002:275)。”由此可见,情景母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 说是由一些简单母题的链接而成,是一种内容较为复杂的母题研究。 情景母题研究的复杂性,以及涉及面的广泛性,或多或少会给一些研究带来困难,导致在 微观层面研究的模糊。因此,不妨借用比较故事学的母题与类型理论来使一些问题更加清晰化。 同时,主题学在世界上最早发育于 19 世纪的德国民俗学研究,中国的主题学研究也同样发端 于民俗学,这就使比较故事学理论的借鉴更具合理性,而母题研究作为主题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将从中吸取到更加有益的因素。 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曾对母题以及母题与类型之间的关系作过权威性的 解释。刘守华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母题和类型是两个概念。母题是故事中最小的叙述单元, 可以是一个角色、一个事件或一种特殊背景,类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类型是由若干母题按相 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者‘母题链’。这些母题也可以独立 存在,从一个母题链上脱落下来,再按一定顺序和别的母题结合构成另一个故事类型(刘守华, 1995:83)。”由此可以对类型有较明确的理解,它与情景母题研究都有复杂性母题的一面, 但它要求的更具体,使我们易于把握。本文论题称为类型而没有称为母题就是从此出发的。 一、遭难类型例析 首先,需要明确“缺陷”的含义,以下是几种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缺陷:欠缺或不 够完备的地方。生理~”《现代汉语辞海》“缺陷: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强调造成不完整的 情况。并列式:缺+陷。弥补~(作宾语)。(同义)缺点,(反义)优点、长处。”《辞 源》“缺陷:不满足,不完美。宋史·李沆传:‘……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 意,自求称足?’”通过以上三种解释,对“缺陷”一词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它包含具体和 抽象两方面,既指人也指物,而对于人则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人物因“缺陷”而遭难,“缺陷”能导致好的际遇吗?人物因“缺陷”而受益类型也不乏 其例,如《简·爱》中罗切斯特在大火中失去钱财,双目失明,却得到了简爱的以身相许。这 里不对受益类型做分析。同样在遭难类型中也有很多分类方式,如从造成“缺陷”的原因分,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62-70 64 从“缺陷”的构成分,从遭难人物的施受关系分,从遭难的结果分等。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 “缺陷”进行分类讨论,以 “缺陷”的构成为分类标准,一种是由于人物本身存在的因素, 如心理或生理方面,这种内因的诱发,即内在缺陷的暴露,最终导致遭难的结局;另一种是人 物因受到外力的阻拒,即特殊外物的控制,而导致自身能力的部分丧失,这种由外因导致的缺 陷,最终也使人物走向遭难的结局。下面通过几个人物来对两种“缺陷”类型进行具体剖析。 (一) 内因遭难型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图文并茂的书籍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瑜伽的艺术》就是一 本精美的绘本故事书,书中对有关瑜伽至高境界的 100 个神话故事作了细致的解读。书中对瑜 伽这样解释,“瑜伽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外士纳瓦。印度神话中有三大神, 布茹阿玛(旧译:梵天),维施努(旧译:毗湿奴)和希瓦(旧译:湿婆)。外士纳瓦就是专 门崇拜维施努的一个文化。古印度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博伽梵歌》、《罗摩衍那》、 《吉檀迦利》等经典神话故事中,有大量相关瑜伽文化的内容,并成为古印度生命科学的核心 部分。(张东平,2005:10)” 书中有一个故事,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的半人半狮化身尼尔星哈戴瓦杀死残酷暴君黑冉亚 卡希普,拯救了他忠诚的奉献者。黑冉亚卡希普曾得到布茹阿玛的祝福,“不会被任何人类所 知道的武器杀死,不会被杀死在门内或门外,不会被杀死在地上或空中,也不会在白天或黑夜 被杀死。(张东平,2005:92)”他自恃得到祝福,自不量力的向至尊神挑战,最后被尼尔星 哈戴瓦杀死。这并没有违反布茹阿玛的允诺:他是在黄昏,在宫殿门口,在至尊主的大腿上, 被用指甲剖腹而死。黑冉亚卡希普最终的遭难,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他自 恃得到祝福不会被杀死,但他没有想到祝福之外还有的缺陷,结果被以非常规的方式杀死。同 时,他的残酷无情、狂妄自大,也可以说是其性格上的缺陷。这两方面的缺陷因素,是其自身 潜在的诱因,一旦被激发,便导致其遭难的结局。 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他的命运可以说是由于内因缺陷而遭难的典型。他是 女神忒提斯和凡人佩琉斯之子,希腊联军中最强大的英雄,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尔,但自己 后来被帕里斯的箭射死,葬身于特洛亚海岸。阿基琉斯曾说到,“我的母亲,银足的忒提斯曾 经告诉我,有两种命运引导我走向死亡的终点。要是我留在这里,在特洛亚城外作战,我就会 丧失回家的机会,但名声将不朽;要是我回家,到达亲爱的故邦土地,我就会失去美好名声, 性命却长久,死亡的终点不会很快来到我这里。([古希腊]荷马,罗念生、王焕生译,1994: 203)”虽然阿基琉斯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但因好友帕特洛科洛斯代己出战阵亡,于是同阿 加门农和解释怨,毅然参战而迎接自己的命运。 阿基琉斯的命运与其脚踵关系密切,“阿喀琉斯(同阿基琉斯)的脚踵 Achilles’heel (The heel of Achilles):出自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的母亲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她曾用冥 河的神水给阿喀琉斯洗浴,使他身体刀枪不入。但由于忒提斯给他洗浴时是倒提着他的脚后跟 浸入水的,脚踵没受到神水的浸洗,因此阿喀琉斯以后在特洛亚战争中,正是在脚踵的地方受 了致命伤。成语喻一个人的要害,最易受到致命伤之处。(陈珍广,1990:3)”阿基琉斯的 缺陷——脚踵的弱点是身体的美中不足,可以说是生理上的缺陷。恰恰由于此弱点而成为致命 伤,最终导致其脚踵中箭而亡的遭遇。同时,阿基琉斯对母亲告诫的无视,傲慢自满、狂暴如 狮的性格也对其遭遇起到了催化作用。 黑冉亚卡希普和阿基琉斯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他们都受到了某种特殊的“关照”,前 者是受到大神布茹阿玛的祝福,后者是受到母亲用冥河神水的洗浴的保护。其次,都凭借特殊 的“关照”而使身体具有刀枪不入的特殊功能,且神勇非凡,本领超强。再次,二者都因身体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 (Ma Feng) 65 的特殊功能而好强斗恨、狂暴自满、目空一切,这一层面可以说是人物因内在的优越性而趋向 性格上的过分张狂。最后,缺陷的显现导致最终被杀的遭遇,这也暴露了看似几近完美的特殊 “关照”的缺陷性,即“关照”的特殊层面下的隐患——处于“关照”之外的因素,将成为其 遭难的症结和致命点。如黑冉亚卡希普被至尊主用指甲剖腹而死,而不是被任何人类所知道的 武器所杀,而至尊主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没有违反布茹阿玛的允诺。同样,阿基琉斯被帕里斯 射中脚踵而死,而脚踵恰恰就是未受到神水浸洗之处。综上可见,二者都是由自身的缺陷,即 内因的诱发而遭难。 (二)外因遭难型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典诗人和剧作家,其剧作《沙恭达罗》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国王豆扇 陀与净修女沙恭达罗相恋而自由结合。国王临走时,把一只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送给沙恭达罗, 作为信物。其间由于沙恭达罗对来访大仙人达罗婆娑失礼,而受到“诅咒”。他在愤怒中诅咒 沙恭达罗:只有他的情人看到他给她作为纪念品的饰品(即戒指)时,“诅咒”才会失掉力量。 由于“诅咒”的力量,戒指作为外物就导致人物产生了一种缺陷,即豆扇陀部分记忆力的丧失。 这也对后面的情节的突变埋下了伏线,使情爱缠绵的情调走向别离伤感的气氛。国王失忆,而 不承认与沙恭达罗的婚姻,沙恭达罗被迫与国王发生冲突。几经磨难后,国王重新见到沙恭达 罗祭水时遗失的戒指,恢复了记忆,想起旧情,思念儿子,最终与妻子团圆(朱维之,1998: 169)。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戒指在剧情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达罗婆娑的“诅咒” 是造成豆扇陀失忆的直接原因,而戒指又充当了“诅咒”的媒介物,因而戒指就变成了失忆的 间接原因。戒指丢失后,豆扇陀因见不到它,而导致对自己曾经与沙恭达罗的相恋变成记忆上 的空白;重新见到戒指后,豆扇陀方能念起旧事,恢复记忆。可见,戒指作为媒介,一种外物 的力量,促成了人物部分功能的缺失,即记忆力的缺陷。这也就顺理成章的推动了人物遭遇的 发展,几经波折,受尽磨难,这都是人物因缺陷而导致的遭难后果。同时,只有戒指出现,才 能破除人物能力上的障碍,恢复功能的正常性,戒指又起到一种缺陷的弥补作用。 再看《西游记》中两个场景,一是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 讲到如来佛祖收服妖猴,“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 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后见报 大圣从山下伸出头来了,于是佛祖“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字:‘唵、嘛、呢、叭、 (口迷)、吽’,叫贴在那山头上。……那座山即生根和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 以摇挣摇挣。(吴承恩,1980:78)”二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观音菩萨交给 唐僧一领光艳艳的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又说道“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作‘定心真 言’;又名作‘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 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 不敢去了。”果真,当行者回来后戴上帽子,唐僧一念《紧箍咒》,他便头痛难忍,最后跪下 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叫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 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吴承恩,1980:173-176)” 以上两场景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针对孙悟空的自由不羁、不受约束,不论是五行 山下受困,还是金箍的控制,二者都使其能力不得施展。前者是金帖使五行山生根和缝,后者 是《紧箍咒》使金箍在其头上生根,金帖和紧箍咒作为一种外物的力量,都对其能力的发挥起 到了限制的作用,造成其能力上的缺陷。金帖的控制,使其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多年,又受 土神监押,只能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过着囚徒的生活;紧箍咒的控制,使其头痛难忍,“痛 的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吴承恩,1980:175),最后只能屈从于唐僧,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62-70 66 护驾西游,饱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还不乏唐僧的误解责难,可谓人气、怪气、神气皆受。外 物的控制而来的能力缺陷使其饱受磨难,而只有外物消除才能使其得到自由之身,前者唐僧揭 下金帖,“只闻的一声响亮,真是个地裂天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 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吴承恩,1980:165)”可见没有金帖的控制,五 行山是困不住他的;后者在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金箍才 去,“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吴承恩, 1980:1196)” 与内因遭难型相类,可用同法对豆扇陀与孙悟空形象做类比分析。首先,二者都是由于受 到某种“咒语”的控制,前者是受到达罗婆娑的诅咒,后者是受到如来佛祖的金帖和观音菩萨 的《紧箍咒》的控制。其次,“咒语”都是通过媒介物而产生效用,前者是定情信物——戒指, 后者是五行山和金箍。再次,外物的控制都使其产生了能力上的障碍,即部分功能的缺陷,前 者是恋情记忆的遗忘,后者是神力的不得施展。最后,这种外物造成的缺陷,即外因的作用, 都使人物遭难,前者是豆扇陀背负“始乱终弃”的罪名而苦恼,后者先是在五行山下受困五百 余年,饱受牢狱之苦,后又受金箍的控制,一念《紧箍咒》便痛苦万分。由此可见与内因遭难 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最终结局上,二者都是由于外物的作用而使缺陷得以消除,前者是戒指 的失而复得使记忆恢复,念起旧情,与妻儿团圆,后者是金帖与金箍的消失使能力得以施展, 历尽艰辛终成佛。 二、遭难诱因背后的阴影透视 通过事例分析,我们看到了他们遭难的异同。内外因的分类,提供了一种对此类型有效的 认识方法。然而,是什么促使了内外因的形成?又是什么使其遭难呢?他们的遭难决非偶然, 对其诱因的深层探求。 (一)尼采的阴影 黑冉亚卡希普和阿基琉斯由内在的优越感而趋向性格上的过分张狂,从另一层面上讲,这 是由于人物身体潜在的优势促使其性格、心理上的自满情绪和优越感的宣泄。这种心理上的过 激表现将影响其性格的走向,使其走向偏执的一面,如黑冉亚卡希普向至尊主的挑战,这种自 不量力的挑战,就已印证了其心理上的过分优越感。因此,也可以说由特殊“关照”而获得的 身体特殊功能,是一种优越的“陷阱”,这导致其性格上的缺陷,从而推动最终遭遇的到来。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此做出说明。他们倡导“优等民族”说,以自 己民族的优越性,妄图消灭一切劣等民族,进而征服世界。这种集体心理上的病态的优越,促 使他们对整个世界发起挑战,但他们的优越感的冲动并没有为其野心带来一丝好处,最终他们 也无法逃脱历史的公正评判。 说到纳粹主义的法西斯行径,我们自然会想到尼采。尼采是 19 世纪末德国重要的哲学家, 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受生存竞争学说的某些影响,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权力意 志,并提出了超人的理论,从而赋予唯意志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这些理论很适合垄断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需要,一直被 20 年代至 30 年代德、意的法西斯运动所利用。然 而,很多研究者认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全面采纳尼采思想是受到了尼采之妹伊·福斯特·尼采 的极大影响。她于 1906 年编辑出版《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这是对尼采思想 的“作伪”和“滥用”。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 (Ma Feng) 67 尼采思想不仅影响了纳粹主义者,还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思维评判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姑且不评判尼采的对与错,不追究此书是否出于尼采的本意,就其思想理论来说,它的价 值具有普遍意义,它把人类的深层心理的恶性膨胀的一面给以淋漓尽致的表述。 “恶行属于强者和具有美德的人。因为卑劣的、低贱的行为属于屈从者。最强者,即具有 创造性的人,必定是极恶的人,因为他反对别人的一切理想,他在所有人身上贯彻自己的理想, 并且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他们。在这里,恶就是:强硬、痛楚、强制。象拿破仑这样的人应 当一再出现才对,他们要巩固对个别伟人的专制统治的信仰。但他们自己却被他不得不采用的 手段所腐蚀,从而失去高尚的性格。要在另一类人中实施,他本来也可以使用别的手段。那么, 一个恺撒也不一定非变质不可。([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张念东、凌素心译,1991:112)” 法西斯主义无疑把尼采强调的“恶行”更推进了一步,他们或许认为自己就是救世的拿破 仑。相比之下,黑冉亚卡希普和阿基琉斯作为强者,他们的心理膨胀也无异于此,前者妄图杀 子以向至尊主挑战,后者对赫克托尔尸体的极尽凌辱,这些做法比之法西斯的残忍有过之而无 不及。正如尼采所言,“经受这种思想(永世轮回思想)的方法: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 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韧不拔的创造性;不再 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不再是‘一切都只是主观的’这种恭顺的用语,而是‘一 切都是我们的事业!——让我们为之自豪吧!’([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张念东、凌素心译, 1991:135)”他们所贯彻的正是这种怀疑一切,重估一切的思想。作为强者,他们有炫耀的 资本,但极度的优越感促使其走向了另一极,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权力意志”为其指出了 前进的道路,而“超人”理念使其走出了盲目自信的坚定步伐。无论是法西斯对整个人类世界 的挑战,黑冉亚卡希普对至尊主权威的质疑,还是阿基琉斯对一切对手的蔑视,他们都得到了 同样的遭遇。遭难的结局,正是由其“心魔”的过盛,自诩为太阳,但他们忘了太阳也有升有 落! (二)神话与宗教中神的阴影 “神话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人类对自己与宇宙的关系的感知。人类神话的外在形式随着人 类生活千万年来的变化而变化,但它的内在结构基本上始终如一。因此,任何一个神话故事都 是迷信和宗教真理的结合,是原始人的畏惧与对宇宙的理解的结合。([美]戴维·利明、埃德 温·贝尔德,李培茱译,1990:59)” 神话故事中的神是由原始人类创造出来的,他们出于 对大自然的好奇而去不断的探究,这就使其陷入了困惑。对自然灾害及自然力的恐惧,又使他 们相信一种超自然的力的存在,于是由图腾崇拜渐渐衍化为人类依据自己的形象塑造而来的神 的崇拜。 《西游记》和《沙恭达罗》的创作都源于神话传说,其中当然不乏对神的入微描述。不论 是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还是大仙人达罗婆娑,作为天神,他们的威严都是不容触犯的。神不 仅掌控凡人的命运,同时对世间的一切妖魔鬼怪也有降伏制约的作用。在这两部作品中,神的 权威主要通过“咒语”的法力来显现的,世间万物是不容有一丝对神的不敬的,否则,就会受 到神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任你神通广大也无法逃脱。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可谓风光无限, 虽然他具有超凡的本领,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妖猴”,终究没能逃脱如来佛祖的神掌,最终还 是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一道具有“咒语”法力的六字金帖便制伏了他,使其无法从山下挣出, 只能默默忍受五百余年的“牢狱”之苦。此后,他的狂放不羁、任性而为,不服唐僧的管教, 也使其吃尽了苦头。观音菩萨的《紧箍咒》更是牢牢地控制了他,只要他有些许违逆,便会受 到咒语的惩戒。同样,沙恭达罗对大仙人达罗婆娑的失礼,也使其遭受到了离弃之苦。仙人的 诅咒,是对其与神不敬的惩罚,只有经历磨难之后,咒语的效力才得以消失。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62-70 68 “在任何文化形态里面,原始人都是尊奉天神的,虽然各种文化对天神的称呼不一样,但 是天神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边无际的法力,而且又是无往而不在的存在。尘世间的凡人, 其命运都是由神来决定的。为此,芸芸众生的人类,只能通过各种办法来取悦诸神,才有可能 得到神的赐福,躲避灾难。(王德保,2004:4)”因此,神话中的神被创造出来是用来敬仰 和崇拜的,从一定程度上看这是一种原始思维的回归,是人类恐惧心理的一种发泄解脱方式, 是人类对自我所不能实现的理想状态的幻梦。人类通过对神的崇拜,祈求驱灾避难,此类主题 在神话故事中比比皆是。这也对迷信与宗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督教中的忏悔便是出于对惩 罚的恐惧,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地狱,来世赎罪的恐惧促使其现世的行为的规范, 以及对神的崇拜。孙悟空和沙恭达罗的受惩,恰恰表现了神的权威,这是对恐惧观念的强化, 是对人类的告诫。同时,孙悟空和豆扇陀的“缺陷”,正是由神的“咒语”而来,这就为世间 万物暗示了一条出路——对神的崇拜。而人类,恰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烈日暴雨,只能仰 视神的所在,躲在神的阴影庇护之下,以祈求片刻的安宁。 三、“缺陷”类型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人物因“缺陷”性因素而遭难类型,在作家的创作中被广为运用,这既为作家的创作注入 了鲜活的因素,又使作品呈现出艺术上的独特魅力。这里,我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 两方面,对此类型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做简要分析。 “缺陷”类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独具特色,通过多角度、深层面的剖析,使人物形象 丰满、生动,能够深层凸现出人物性格、心理的潜层。一、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有缺 陷的人物自身的对照以及与正常人的参照中表现人物形象。雨果是善用“美丑对照”的大师, 他所塑造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和笑面人关伯伦便是“丑”的典型,前者外表丑陋,是 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就受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后者是一个贵族后裔,由于 宫廷的阴谋,他从小被卖给人贩子,受到毁容摧残,成为一个不戴面具的笑脸小丑,跟随流浪 艺人到处卖艺为生。他们生理的缺陷,外貌的丑陋,使其倍受歧视,成为人们调侃、愚弄的玩 偶。然而,外在的缺陷并不能掩盖住其内在的光辉,他们纯洁、善良的品格在与丑的对照中显 得更为伟大。两部作品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因缺陷而受的磨难淋漓尽致的得以展现,同时 心灵的完美与生理的缺陷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巨大的心灵激荡和反思,人物形象在这种反 差中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体现,人物也就更加丰满而富有活力。二、正面行动表现人物形象, 让主人公在行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白鲸》中船长亚哈,在一次出海捕鲸中被一条大白 鲸咬掉了一条腿,随后他就开始了追逐巨鲸莫比·迪克的历程。亚哈是因遭难而具有生理缺陷, 又由缺陷而去主动迎击,最后遭难而死的一个“硬汉”形象。他对灾难的主动挑战,从另一面 也体现出其强烈的复仇心理,身体的缺陷使其心灵有了扭曲,在追逐的过程中逐步展现其残酷、 固执、一意孤行的性格,伴随复仇而来的快感的狞笑,尤其给人以冷冽刺骨的震撼。三、侧面 反衬表现人物形象。豆扇陀因戒指而导致的记忆力缺陷,使他对沙恭达罗的遗弃看似没有任何 责任。不过,我们撇开仙人的诅咒这个戏剧处理上的关键环节,以现实生活的角度看待沙恭达 罗和豆扇陀之间的爱情,却又不难想见沙恭达罗的悲剧命运。现实中的豆扇陀,虽然钟情于沙 恭达罗的美貌,为他的高贵气质所倾倒,但是他的欲望一旦满足就会将她遗弃:“正如一个厌 恶了枣子的人想得到罗望子一样,万岁爷享受过了后宫的美女,现在又来打她的主意。”因此 她必然遭受始乱终弃的悲惨结局。在此意义上,迦梨陀娑借助于古代神话传说的虚幻写法,折 射出真实的社会现实,为剧本增添了丰富的现实色彩(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 会,2003:245)。这也从侧面展现了豆扇陀对爱情不负责任的一面,正如沙恭达罗所说,国 王是“卑鄙无耻的人”,是“口蜜腹剑的骗子”。 Characters That Suffered ..... (Ma Feng) 69 情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物因“缺陷”而遭难类型的动态性特征,在作品中就起 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人物的缺陷往往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为其遭难埋下伏笔,起到 一种铺垫作用,这就使后面的遭遇显得更为自然、合理而不唐突。同时,情节的水到渠成并不 代表发展过程的一帆风顺,其间往往几经波折、迂回往复,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复杂性。黑 冉亚卡希普的出场提到他是一个残暴的君主,而他的儿子帕德拉是至尊主的奉献者,于是他妄 图杀死儿子看至尊主如何解救他的奉献者。他自恃得到祝福不会被轻易杀死,这为后面情节的 发展设下了悬念,他向至尊主的挑战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至尊主当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他杀死了暴君,这合乎情节发展和人们的思维逻辑。这也表现了至尊主的万能,他给了狂妄自 大的暴君以应得的下场。然而,结局出乎想象,布茹阿玛的祝福并不是完美的,暴君仍然存在 缺陷,而这些缺陷就葬送了他的性命。离奇的结局给人以新鲜感,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 四、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电影、电视的蓬勃发展,目前正充斥着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对此,许多权威人士感到担忧, 以娱乐、消遣为主导的传播媒体会误导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于是提出要重视对文学名著的阅 读,提升大众的文化欣赏层面。首先,我同意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但对影视作品也不能一 概否定,要发现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一方面,影视作品的消遣功能缓解了当下人们所面临的工 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其中也不乏对文学名著和传统文化的大力借鉴, 并且现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也有很多成功之处。下面主要通过两部电影对人物因“缺陷” 性因素而遭难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对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共通性有更好的了解。 《指环王》以宏大的背景,宽广的视角,奇幻的想象,原生态的画面,朴实流畅的叙事, 真挚感人的经典主题,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动人的人类奋斗史图卷。其中第三部《王者归来》 (The lord of the rings)有这样一幕,安格马的巫王,他是多翼戒灵的主人,九个戒灵中 为首的一个,索隆最得力的爪牙,据说没有人类能将其杀死。他统领魔多大军进攻“小石城” 刚铎,所向披靡,人类在他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当他击倒了罗翰国的塞奥顿王,准备将其杀 死时,一个勇敢的士兵挡在了他的面前。于是,他用嘲讽般的口吻说道,“No man can kill me”,随后大笑那不自量力的士兵。此时,士兵甩掉头盔,露出一头美丽的金发,边说道 “I’m not man”,边挥剑刺向他的头颅,于是那无敌的巫王便消失在了罗翰公主伊奥温的面 前。巫王自恃在战场上没有士兵能将其杀死,是因为他确信在野蛮而凶残的战场上不会出现女 性士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士兵之中竟然有一位美丽勇敢的公主。伊奥温的出现,使巫 王的弱点因骄矜自大而暴露无遗,他致命的缺陷就是其看似刚强无比的身躯在女人的利刃重击 下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这样,无敌的巫王倒在了公主的剑下,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葬送了他狂 妄的心。 同样,在中国电影中也不乏此类型的大量运用。先看功夫电影,在中国功夫中,不同的功 夫往往有不同的弱点,尤其是邪门左道的功夫往往有其致命的缺陷,在功夫中称之为练功的 “罩门”,往往是毕生精血所系,也是全身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打斗中往往要对自己的罩门 多加留意,否则一被击中就有致命的危险。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主要讲述:清朝初年,奸 臣鳌拜弄权,欺康熙皇帝年幼,控制朝政,民生疾苦。天地会在首领陈近南指挥下,要韦小宝 混入宫中做卧底,偷取藏有清朝秘密大宝藏之四本四十二章经。由此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其中在宫内塔林有这样一幕,奸臣鳌拜练就了刀枪不入之身,陈近南在与其打斗中处于危境, 此时韦小宝灵机一动而寻找其罩门,随后鳌拜在同痴癫的海公公打拼落地时,被韦小宝推动的 尖顶石柱击中脊椎骨穴道,结果被陈近南一剑刺穿头颅而死。韦小宝的聪明在于他想到了鳌拜 的罩门,即其刀枪不入之功的缺陷所在,其罩门——脊椎骨穴道,一被击中,其刀枪不入之功 自破,遂遭难而亡。再看在僵尸系列电影中,道士往往对僵尸起到降伏控制的作用,而其降伏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62-70 70 的法物多为灵符和八卦图,一旦灵符贴到僵尸额头,其行动往往就不能自如,更不能到处行凶。 这就表现了僵尸的缺陷所在,灵符、八卦图等道教法物对其能力的控制,而能力的丧失最终导 致其被困或惨遭消灭的结局。 《指环王》、《鹿鼎记》两部电影都运用了人物因“缺陷”而遭难类型,巫王、鳌拜都是 因自身内在的缺陷而遭受了被杀的结局。此类型的运用,无疑是对文学作品中此类方法的借鉴, 使影视作品既富有了文学情愫,又不乏对传统文化的吸取,从中可以感受到影视与文学、传统 的交融相通。同时,这也增加了电影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使故事紧张激烈、动人心弦,增 强了情节的吸引力。 结语 透过一粒沙子,就能看到整个世界。同样,透过缺陷也能看到美,正是由于缺陷的存在, 才凸现了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物因缺陷而变得丰满,富有个性,纵使得到遭难 的结局。世界因缺陷而五彩斑斓、充满活力并得以正常运行。“希腊神话中火神和锻冶之神赫 淮斯托斯曾为阿喀琉斯锻造了一面神奇的盾牌。盾牌当中刻的是天、地和海,还有太阳、月亮 及各个星座。常用以比喻尽善尽美的艺术珍品或坚不可摧的东西。(陈珍广、祁庆生,1990: 2)”阿喀琉斯的盾之所以完美,正是由于其脚踵缺陷的映衬。如果阿喀琉斯身上没有缺陷, 那么盾牌的完美将变得暗淡无光。缺陷成就了完美,本文通过多角度的透视,提供了对“缺陷” 的全新认识,让我们更进一步发现其中所潜含的美。 参考书目 曹顺庆:《比较文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9。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9。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0。 张东平:《瑜伽的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5。 王德保:《神话的由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本科生百部阅读书目导读》,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12。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 书馆,1991.5。 [美]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神话学》,李培茱、何其敏、金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6。 [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