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07 - chen chongjie_setting Analysis of Mulan’s..... (Chen Chongjie; dkk) 71 ANALYSIS OF MULAN’S IMAGE 花木兰形象分析 Chen Chongjie1; Selvi2; Vika Bregas Mariza3 1 Lecturer of Chinese Department,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2, 3 Chinese Department, Facul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Bina Nusantara University, Jln Kemanggisan Ilir III No. 45, Kemanggisan/Palmerah, Jakarta Barat 11480, cchen369@yahoo.com.cn ABSTRACT Mulan is an ancient Chinese heroine. The story shows that she is the same as other women, having personal life, but also has a heart that loves her country and her parents. She always thinks about her family, society, dan country.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library research, using Mulan poem dan a folklore entitled Mulan Pergi Berperang as media to analyze Mulan’s image. It can be said that eventhough at that time there was no gender perspective concept, Mulan had been able to replace her father to go to war. She gave a lot of contributions for her country, society, and family. Analysis represents that Mulan has three images, as a heroine, as a daughter for her family, and self-image or leader for the women. Having good character and spirit to love country, people, and family make her equal to men. And, it makes her respected by people in each generation. Kata kunci: Hua Mulan, image, pahlawan, puisi mulan 内容提要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女英雄。故事里也体现出了木兰其实像其它女人一样,也有一般 女人的生活,只是她拥有了一颗爱国、爱父母之心,处处为家人、社会人们和国家着想。 笔者通过阅读《木兰辞》和《木兰从军》的民间故事来分析木兰的形象。虽然木兰生活的时候 还没有男女平等的概念,但木兰可以替父从军,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作出了巨大贡献。分 析过结果,木兰拥有三个形象,即木兰作为英雄的形象、木兰作为女儿的形象和木兰作为其它 女人旁样的形象。优秀的品质,爱国、爱人民、爱父母的精神使她可以与男人相比,成为一个 代代相传及让人钦佩的女英雄。 关键词:花木兰 、形象、英雄、从军、木兰辞 72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71-77 前言 现代的女性若与古代的相比,在地位上、观念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翻阅历史 上的一些文献,所看到女性的都是微弱、无能、只能屈服社会人群及社会习俗的女子,是男人 的俘虏;而像花木兰个性刚强、反抗命运,可以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是历史少见的女子。 花木兰是北魏人,生活在一个国家暴乱时期。当时的皇帝规定凡符合规定的男生都必参 军,木兰的父亲也无例外。可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体弱多病,无法从军。不能军从是 违抗皇帝指令,必受惩罚。此外,木兰也没有哥哥可以替父从军的,就在这种情况下,木兰决 定替父从军。笔者认为这是件很惊奇的事,生活在一个重难轻女的社会,像木兰一个微弱的女 子怎么能有勇气去战场上大战呢?木兰又如何改变了她作为女子的命运呢?笔者围绕着她具备 的三个形象,即英雄形象、作为女儿的形象、作为其它女人榜样的形象来分析这些问题。 内容 一、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社会背景 历史描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生活很惨,她们在社会上面临了很多不公平的问题,受到了很 多与男性不同的对待。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很严重, 如男人在家庭里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拥 有很高的权利,他们拥有决定权、政治权、受教育权等;而女性的才能、权力、教育机会等方 面都受到控制,一直都被视为弱小、无能的群体。 重男轻女的概念使父母比较重视儿子的存在,而对待女儿就像对商品一样,可以随时送来 送去。古代女性没有说话权和决定权,她们的命运和生活都由男人决定下来,成为男人的性机 器,生儿子的机器。很多家庭悲剧都是产生于此。中国古代女性并没有什么生活,她们的生活 只集中于家庭的杂事,如准备男人日常生活的需要、照顾孩子等。男人以三从四德的概念控制 她们的行动与行为:“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而“四德”指: ‘妇德、妇容、妇言和妇功。[张景丽, 2005:41] 这种状况使得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更为悲 惨,女性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机会发展自己。这种控制女权是古代社会 根本的压 迫形式。[Unger & Crowford, 1991]  二、木兰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以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文明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词纪念。[花 木兰, 2010] 她是中国古代女英雄的象征。[王易鹏&古代诗歌, 1961] 木兰从军的故事影响深 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 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花木兰其人其事仅 限于《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这首《木兰辞》讲述了木兰的故事,从 她决定 代替父亲去战争,一直提到她成功地维护家庭和保卫祖国的故事。 木兰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她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木兰的父亲叫花弧,是 退伍的老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父亲就经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 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旧兵书。北魏经过孝文帝的 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 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父亲年纪大,身体虚弱多病,在这种情况下, 他本根不能从军。有一天差官来到花家,当时木兰出应,差官对木兰说:“姑娘!这次征兵, 凡退伍军官都要从征,父亲年老,儿子代替。” Analysis of Mulan’s..... (Chen Chongjie; dkk) 73 父亲受到了差官的命领后,觉得“为国御侮,义不容辞”。木兰姐姐木蕙和母亲都劝花 弧不要应征,但他全然不理。看这种情况,想起父亲年老,身体虚弱多病,弟弟年纪又小,所 以决定了替父从军。全家都不同意,花弧说:“女孩家去不得”。木兰执意要去,并威胁要撞 死阶下。看到木兰的立场如此坚决,花弧不得不答应。木兰谢过父亲,女扮男装,用弟弟的名 字木棣代替父亲前往战场。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大仗,对于男人来说都 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可是 后木兰完成了自己 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 过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补偿及孝敬父母。木兰从军的故事证明了木兰的实 力,证明了女人的实力也能与男人相比,不是像以往的社会观念,认为女人是微弱的、无能 的。 三、木兰从军故事里男女不平等的体现 以上提到了木兰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她生长在中国北方地区,北方人都是喜欢练 武,父亲又是个退休军人,所以才能把她当男孩来培养。《木兰辞》和《木兰从军》的民间故 事里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状况: “阿爷无大儿子,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辞》 “差官封了贺廷玉元的命令,征集各地义民从军保卫国土。这天他们来到花家,差官对木 兰说:‘姑娘!军书十二卷,卷卷都有你父亲的名字。这次征兵,凡退伍军官都要从征, 父亲年老,儿子代替。’”(《木兰从军》第 4 页) 当花弧听到木兰想替他从军,他说:“女孩子家去不得。”《木兰从军》第 9 页 从以上提到的“阿爷无大儿子,木兰无长兄”、“父亲年老,儿子代替”及“女孩子家去 不得”都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只能允许男人从军。女人没有参政权,不能求名利。她们的本 分就是在家里守护,从事纺织工作,这就是女人应该做的。木兰也知道她的本分,她拒绝 了皇帝封给他的官位,愿意在家守护、孝敬父母。 “酒筵过后,木兰将贺元帅请到机房说道:‘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投军,为国效力, 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靖,我愿仍旧勤于纺织,尽我妇女本分。’贺元帅听了,十分钦 佩,便回朝交旨去了。”(《木兰从军》第 46 页) 四、木兰从军的内外因素 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定当然不是没有理由。它涉及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社会心理学提到 一个人对某种事的态度和想法不是永远固定的。态度将受到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Ahmadi, 2007] 内在因素  所谓内在因素就是人的内心深处的因素。它基于个人的动机和本性,表现为有选择地接触 他人或者来自于周围环境的种种影响。 按照民间故事我们能总结出木兰当时的情况。木兰很担心父亲年纪大,身体虚弱不可能承 担那么重大的责任。木兰作为一个女儿想到这件的事,心理就觉得不安,何况她是花家的 大 的孩子,没有哥哥能代替父亲从军。木兰感到很无奈和觉得非常为难,作为一个女子,并没有 权利从军,可让父亲去,肯定也死路一条。 74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71-77 木兰的主要本性是孝,从木兰对父亲的担心,证明木兰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孩儿。从“无奈 女子从军”的句子里,我们得知这种孝顺感再次被强调,促使木兰产生代替父亲前往战场的主 动请求。“孝”激发起“忠”,这里的“忠”指的是爱国家的感觉,我们从“为国效力,自己 本有责任”这句话可以看出木兰对父亲的“孝”,对国家的“忠”。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来自个人身外或环境的因素,是个人在跟社会产生各种联系时所受到的影 响。[Ahmadi, 2007] 笔者认为木兰能替父从军的意念与她受到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思想或性格有所联系。她 父亲花弧非常爱国家,从“花弧觉得自己既在军籍,为国御侮,义不容辞”的一句话里可以看 到木兰父亲爱国的精神。那时,国家正在紧急当中,保卫国家是作为人民应尽的责任。因此虽 然花弧身体不便,但为了保护国家,他还是决定去战场打战。 除了爱国的精神,花弧决定从军的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体现即反映出了 中国人对某种事的想法或看法。花弧深深地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即“仁”思想。“仁”包括 “忠恕”的意思,是社会生活中 大的事,作为人民应该对国家忠诚。[韩鉴堂, 2005] 除此之外,花弧自己本身并没有觉得他是个残疾人,也没有觉得他年纪大了,所以他没有 不能去战场的理由。国家对他很重要,现在国家有难,虽然没有人能代替他去战场,他也应上 战场,为国家付出一些贡献。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家庭的名誉。他是应该上战场的,因为如 果花家没有代表人去参战,那么花家就没面子面对其它的人,尤其是作为家长的花弧,更不能 亲自看到花家名誉受到侮辱。这个“丢脸”的意识其实是人与社会联系的结果,与东方文化重 视他人的想法是符合的。[Ward, 2002] 花弧把他受到的孔子思想及中国文化的一些精神教给木兰,把木兰培养为懂得孝顺父母、 有着爱国精神、尊老爱幼等中国美德。因此当木兰看到国家有难、父亲年迈、弟弟年纪小的情 况,为了维护家庭和父亲的名誉就不顾一切地决定为父从军。而木兰想维护的“名誉”与社会 看法有很大的关系。 五、花木兰形象的分析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一般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 特征。据笔者分析结果,木兰拥有三个形象,即木兰作为英雄形象、木兰作为女儿的形象和木 兰作为其它妇女榜样的形象。 花木兰作为英雄形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英雄”的定义主要是指英雄的品质 如:不怕困难,不顾自 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当作一个女英雄,木兰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 这些品质与她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木兰是一个女子,但她成功地证明自己可以为国立功。她的领导才华、智慧、勇敢杀 敌、还有谦虚精神、不图富贵的品质,足以让世人以木兰为自豪。那些事都可成为木兰爱国家 的证据。 Analysis of Mulan’s..... (Chen Chongjie; dkk) 75 我们从民间故事和《木兰辞》里都可以看到木兰是如何获得贺元帅和汉兵的信任。木兰勇 猛杀敌,鼓励汉兵并领导他们从战败中站起来。美国动机学家基思·戴维斯 (Keith Davis)提 到:一个领导要让他人达到目的,不是利用力气而是利用精神能力去感染别人,激发别人。 [Eryanto, 2003] 这就是木兰的领导才能。作为一个女子,她缺少力气,可是她可以鼓励别 人、激发别人去奋斗,这些精神上的鼓励比力气上的还要重要, 后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得 到了奖赏。这从 “贺廷玉元帅知她忠勇善战,很是器重” 和“木兰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不 断受到升赏”的句子里看出木兰是个成功的领导。 其二,据美国高尔夫球球员及动机学家詹姆斯·M· 布莱克 (James M. Black),一个领 导能说服其他人参与我们的目标,也能说服其他人与我们合作。木兰能为国家立功,除了因为 她能用精神能力感染他人,也能说服他人互相合作,也说服他人与她合作, 终木兰可以完成 她的计划,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功。[Eryanto, 2003] 其三,作为一个领导,木兰拥有谦虚、不图富贵的性格。一个领导不仅能感染人、说服人 合作,还有具备良好的品质,而木兰就拥有这些良好的品质。 “不愿升官受赏,决心还乡生 产”,“效忠报国,本来不图官禄”, 还有 “ 述明自己为国立功,不图富贵之意”就是木 兰拥有的良好品质。她并没有因为她立了功,而想图富贵和名誉,而只想回家乡,以便可以跟 家人团聚。这里可以理解到,木兰也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她意识到她对国家的义务结束时,她 就选择回家乡、尽她作为女儿的责任,也就是在父母面前尽孝道。 花木兰作为女儿的形象 除了被描绘成英雄之外,木兰也被描绘成一个孝顺的女儿。根据孔子的思想,“孝顺”的 意思是一种对父母的孝顺行动,要做到那个孝顺,就需要维护父母的名誉,也要照管父母,在 他们年老、体弱多病时想出种种办法,让他们幸福、安康。[Sutradharma, 1998] 我们从《木兰从军》故事里理解到维护父亲和花家的名誉是让木兰替父从军的 重要的理 由。维护父亲和家庭名誉的行为证明了木兰拥有很大的孝心,完成了她在家庭里作为女儿应尽 的责任。 民间故事里提到木兰非常孝顺父母和勤奋的女儿,她耐心地照照顾生病的父亲,给他熬药 和服药,陪着父亲直到他睡着;父亲睡觉后,她才继续做纺织工作。那些事都足以说明木兰遵 循了孔子“孝”道思想。 虽然如此,木兰从军前还与父亲发生了一点矛盾。父女想法不同是难免的。《弟子规》里 提到有关此问题:“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Hamid, 2007] 可见,每个父母都很爱他们的孩子。有时候父母跟孩子有不同的想法,而这个不同的想法 往往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木兰也是如此,当她决定要替父从军,父亲也坚决反对。战 场是个危险的地方,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何况木兰是个女子,怎么承受得了这些困难呢?古 代的女子一般是在家受宠,而且当时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参战都是男人的权利,不是女人的 权利,女人的责任就是尽妇道,生儿育女。从“女孩子家去不得”的一句话可看出木兰父亲对 她从军的意见。通过了长久的协商,木兰终于成功地说服父母,允许她去战场为国家打战。 木兰立了功后,拒绝了一些名誉和富贵,决定回家乡陪父母。这更强调了木兰的孝心。她 知道她作为女儿应该继续尽她作为女儿的责任,在家里孝顺父母,而不是讨个富贵和名誉。木 兰的行动符合孔子的思想。无论一个人如何聪明,有着怎样的才华,如果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孝 76 Jurnal LINGUA CULTURA Vol.4 No.1 Mei 2010: 71-77 顺,那么他都应该被指责,他的行为也是种叛逆不道德的行动。木兰成功地维护花家的名誉, 受到了人人尊敬。 “乡邻父老,人人尊重”的句子更体现出这个观念。 花木兰作为其它女人榜样的形象 中国古代女子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约束:道德的约束、文化的约束等等。这些约束深深 扎根于中国古代女子文化里。中国古代女子闲门不出,要学习温柔,服从规范和家庭管理,女 工,女事等。[张景丽, 2005] 除此而外,还有社会上别的偏见,那就是女子不值得得到教 育。通过那几个观点可以总结正常的女子是不抵抗、软弱和无能的,因为他们只可以管理家 务。 但是那些观点在《木兰故事》里面都促使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木兰的故事指出了女子不 是那么无能,也不那么软弱,女子也会做很多事如:打仗,领导军人,保卫国土,用不同的办 法维护家庭的名誉。那件事跟安兰德 (Ayn Rand) “…男人做得到的,女人也可以做到。女人 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与男人不该有条件上的差别。”的主张是符合。[Gramstad, Gladstein & Sciabarra, 1999] 木兰的故事给我们证明了很多关于女子的新的观点,也高度评价了女子,指出了女子的另 外方面。木兰的聪明可以从她从军时采取的精明伪装方法而得到证明,她成功伪装了十二年。 木兰的勇敢可从她代父从军的行动和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得到了证明。木兰的聪明和勇敢后来得 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赞赏。社会的人也对她的作为感到钦佩,把她的故事传下来,传到一代又一 代。很多妇女学习她的榜样, 终解脱了社会的种种约束。 作为一个女英雄,木兰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形成了“女子也可以当英雄”的新 概念。亚马逊女性主义把“女英雄”理解为“注重在实质上的平等,反对认为女人应该处於被 动丶应该柔弱而无能的性别歧视。”亚马逊女性主义认为兴趣丶喜好不应该区分为男性化或女 性化。[Tandon, 2008]”通过这个理论,可以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给所有社会成员一些新的 观点。木兰爱国、爱人民、爱父母的精神使她可以与男人相比,成为一个代代相传及让人钦佩 的女英雄。 结语          木兰故事给社会证明了古代女子并不是像社会所说的那么脆弱。从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成 功地带领兵队战胜了敌军,为国家立了大功,然后维护了花家的名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她 拥有的作为英雄形象、作为女儿形象及作为其它妇女榜样的形象。她体现出中国 文化“孝”和 “忠”的思想。而这个“孝”和“忠”一般是很难两全同时一起做到,尤其是对一个被社会视 为微弱的女子,但木兰却成功了证明自己能做好这两全,就是“忠和孝”同时做到。  参考文献 张景丽.中国文化史丛书,社会卷“古代教育”[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41 花木兰[z].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htm. 2010-5-30 王易鹏. 古代诗歌[M]. 少年儿童出版,1961:114 Analysis of Mulan’s..... (Chen Chongjie; dkk) 77 韩鉴堂. 中国文化[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54-55 张景丽. 中国文化史丛书 社会卷“古代教育”[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42 Ahmadi, H. A. (2007).Psikologi Sosial (pp.156). Jakarta: Rineka Cipta Eryanto, H.(2003). Mata Kuliah Kepemimpinan (pp.11).Jakarta: UNJ Unger, R., & Crowford, M. (1991). Women and gender: A feminist Psychology (pp.8). New York:Universal Press Syndicate Gramstad, T., Gladstein, M.,& Sciabarra, C. M.(1999). The Female Hero: A Randian Feminist Synthesis in Feminist Interpretations of Ayn Rand (pp.356). USA: Penny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Hamid, S.(2007).Pedoman Hidup Bahagia (pp.16). Jakarta: Mukti Jaya Sutradharma, Tj. (1998).Menjalani Kehidupan Buddhisme, Confuciusme dan Taoisme (pp.142). Jakarta: Sunyata Tandon, N.(2008).Feminism A Paradigm Shift (pp.64). Delhi: Nice Printing Press Ward, A. R.(2002).Mouse morality: the rhetoric of Disney animated film(pp.97). USA: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